师父老人家讲经这么勇猛精进、不疲不厌,我们怎么可以?
【三、乐守护心。念佛之人。于佛所说正法。当须不惜身命。守护爱惜。是名乐守护心。】
这就是发心护持正法。没有真正发起菩提悲愿,那个爱乐护法的心就生不起来。我在刚刚学佛皈依,我是十八岁在广州,那时候刚上大学,就皈依佛门了。刚刚皈依之后,什么都不懂,就跟人家讲,我这一生发愿要做大护法人。那时候什么叫护法都不懂,到现在才明白什么叫护法。师父讲经里有提到,你必须要弘法,你才是护法。你不能弘扬正法,那你这个法怎么护?你必须让大家都来学、都来修,你才能护法,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。我才知道原来护法是这么个护法的。
所以出家了,我出家的目的没有别的,就是为了弘护正法。如果说自己修行成就,可以不用出家。因为出家反而不一定能够像在家修行更清净,我想老修都有这种体会。像我妈妈,你看自己一个人在小屋里,她就能够自己修,她爱听经、爱念佛,她自己能够很清净。像刘素云老师,你看人家就在家里听经,听《无量寿经》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她得念佛三昧了,师父老人家给她印证的,她没有出家。所以真正你想修行成就,不一定要出家。出家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为了弘扬正法。我出家的剃度师父畅怀老法师,他给我起这个法名,定字辈,定弘,内号传道,弘和道他就是用《论语》里面的话,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。畅公跟我们师父老人家一样,都是希望我们走弘扬正法的道路。定弘,看来你要名符其实就一定得弘法了。
『乐守护心』,能不能做到这里讲的『不惜身命,守护爱惜』?前个礼拜,师父老人家因为香港突然变了天,阴雨天气,有一点点伤风感冒,流鼻水。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有一、二集,注意到了。有一、二集的时候,师父常常拿著毛巾擦擦鼻子,这样子。那个鼻水有时候甚至流下来又擦掉,那是感冒了。最后讲到时间快到的时候,一直在咳嗽,都讲不下去了。我非常有这种体会,因为我在出家前,为了赶完一个讲题,因为出家前讲《论语》,这是师父让我讲四书,我只讲了《大学》和《论语》,《中庸》和《孟子》来不及讲就出家了。那时候讲完《论语》,有同修说,你讲《论语》是讲得很详细,二百八十二个小时,但是真正现在人有这么多时间听,可能都很难得的,你应该讲一个专题的。于是我就用《弟子规》的七个科,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用来做为《论语》的主线,然后来讲,用《论语》讲《弟子规》,讲了三十小时,一个专题,叫「君子修身之道」。因为赶任务,心可能也急了,结果就感冒了。感冒还拼了命讲,一天有时候讲四个小时,一个礼拜讲二十二个小时。讲到最后那个声音都讲不出来了,讲两句咳,讲两句又咳,非常辛苦。所以你们听那个碟的时候,大家包涵包涵,那实在是没有办法。结果讲完之后,肺气都伤了,调理了好几个月才调理过来。所以中间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停讲了。
我就很有体会,于是我就向师父老人家祈请,我劝请他,「师父,现在您身体小恙,不是很大问题,您休养一、二天,把身体调过来再讲,要不然怕您这么硬撑著伤了肺气,可能拖的时间更长。」结果师父没有说话,那个表情非常严肃,又有点无奈,很不情愿的样子。这是大家吃饭的时候,刚吃完饭,那个气氛非常的凝重,大家都不说话,师父讲「《净土大经》如果每天少讲两个小时,一年就少讲一百个小时了。」因为老人家是每天讲四个小时,当时我一听,眼泪就掉下来,非常的感动。师父老人家你看八十五岁的高龄,讲经这样勇猛精进、不疲不厌,一天四个小时。大家没讲过四个小时吧?连续讲,我就讲过,知道多么辛苦。我是三十多岁人,年龄还不足师父的一半大,师父老人家一天讲四个小时,你就知道他多么辛苦!所以有些时候,外地来的同修想见师父,这边护法居士特别的好像很严格,不让大家打搅师父,这也是出于无奈,大家也要体恤。因为八十五的高龄,如果还很多应酬,那真的会把身体拖垮。所以当时我祈请的时候,师父这么回答,我心里就很难过。一方面也希望师父老人家多讲,一方面师父老人家身体必须休息。最后师父老人家还是答应了,休息了一天半,然后又继续讲,一天四个小时。这就是什么?「不惜身命,守护爱惜」。
这是师父给我们做示现。他这么精进,那我们这些年轻的人怎么可以懈怠?讲经的、听经的都不可以懈怠。你想想师父一天讲四个小时,我们要是听经听不上四个小时,这是不是有点太对不起老人家?老人家是拼了命,为了消灾免难,为了救度苦难众生,让我们有一个闻法,闻净土法门的殊胜因缘,每天这样讲。他知道他每天讲,就会有人每天听,所以他不能停下来。我们自己虽然不能够像他这样每天讲四个小时,那你至少得听四个小时,「乐守护心」!
- 上一篇:浊世恶苦,要发心出离
- 下一篇:你要是身心世界没放下,你的信愿就不是真的
- 陈大惠:对传统文化的误解
- 钟茂森:末法时期想得到、保持戒行必须要靠他力法门
- 钟茂森:学佛要修好忍辱
- 钟茂森:假如平常实在没有时间念佛,你可以念十念法
- 钟茂森:为什么会有妄念?99%的原因是没有深信因果
- 钟茂森:想往生净土,要把爱欲断掉
- 钟茂森:不邪淫有四种殊胜的果报
- 钟茂森:真正有智慧的人,一定要把爱欲看破、放下
- 钟茂森:若离绮语,即得成就三种决定
- 钟茂森:离妄语,即得八种天所赞法
- 钟茂森:学佛人要立成佛之志
- 钟茂森:靠佛力断淫欲烦恼
- 钟茂森:学佛人真正有福报
- 钟茂森:对治欲爱烦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
- 钟茂森:念阿弥陀佛名号,功德无量
- 钟茂森:只要用真诚心来念佛,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
- 钟茂森:求生西方是本分之事,是真实的大愿
- 钟茂森:墮胎险致丧命 觉悟学佛发露忏悔
- 钟茂森:早恋墮胎成植物人
- 钟茂森:传统文化教我们如何来经营财富
- 南怀瑾:《心经》隐藏的神奇密码
- 南怀瑾:南怀瑾文章
- 南怀瑾:南怀瑾讲解
- 南怀瑾:坚持每天念《心经》
- 南怀瑾:女性修道的秘诀
- 果卿居士:对着肉、对着烟念《大悲咒》
- 南怀瑾:改变命运的十六个方法
- 南怀瑾:真是修行人,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!
- 王骧陆:无须灌顶的六字大明咒修法
- 南怀瑾: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
- 南怀瑾:注意!持《准提咒》最容易疏忽之处!
- 南怀瑾:如何才算是开悟?修行开悟的十个标准
- 元音老人:能治一切眼病的咒语(元音老人传授)
- 黄念祖:净修捷要报恩谈
- 元音老人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’是什么意思?
- 元音老人:念心经真的很不可思议!
- 卢志丹: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
- 南怀瑾:《金刚经》的精华就在三个字
- 南怀瑾:我每天晚上一定念《心经》、施食
- 刘素云:刘素云文章
- 紫云居士:寿生经白话批注
- 李炳南:身体常被病魔侵袭折磨,请赠给我治病方法
- 南怀瑾:南怀瑾解读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
- 元音老人:元音老人文章
- 洪启嵩:如何修持心经
- 蔡礼旭: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
- 卢志丹:佛说懈怠懒惰的危害
- 南怀瑾: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
- 黄念祖: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
- 徐恒志:静坐入门
- 元音老人: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
- 钟茂森:成圣之道《了凡四训印光大师序文》学习心得
- 刘素云:那你认真念佛,他就在加持你
- 元音老人:何为见性?
- 刘素云:真正的修行人,一定是少言寡语
- 南怀瑾:自己身上的风水一定要养好
- 钟茂森:邪僻事绝勿问
- 李润生:佛家的轮回学说
- 上官玉华:阿鼻大地狱里那些不忍目睹的刑罚
- 元音老人:精进的打坐方法
- 南怀瑾:大部分人都像是被高明的人玩弄的猴子
- 南怀瑾: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原来是这个意思!
- 南怀瑾:如果遇到想自杀的人,告诉他这个方法,能够救命!
- 陈兵:佛家密宗修持脉轮与明点
- 南怀瑾:人死后灵魂能听到人说话已被证实
- 明华居士:什么是观世音菩萨的有求必应?
- 明华居士:在家日夜播放念佛机修行可以吗?
- 雪漠:破不了执,修行只是暂时的骗骗自己
- 李炳南: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
- 王孺童:王孺童:佛教界对舍利崇奉问题需一次深入的反思
- 吴言生:《楞伽经》与禅宗思想
- 黄念祖:念阿弥陀佛不是向外求一个什么东西!
- 南怀瑾:人是怎么死的?人临终时身体四大分散的过程
- 明华居士:信佛学佛的好处与利益
- 南怀瑾:学佛的成就是来自于真正的尊师重道
- 黄念祖:文殊菩萨圣诞日的开示
- 南怀瑾:东方佛与西方佛有何区别?
- 南怀瑾:太虚大师是有修持的
- 南怀瑾:真正的修行是“红尘炼心”
- 叶曼:叶曼居士谈学佛经历
- 南怀瑾: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?
- 楼宇烈:用戒定慧来熄灭掉你心中的贪嗔痴
- 楼宇烈:佛度有缘人,从不强迫众生
- 元音老人:什么是明心见性?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什么?
- 吕有祥:从印顺大师的舍利观解读崇拜供奉
- 丰子恺:我的老师李叔同为何要出家?
- 元音老人:能治一切眼病的咒语(元音老人传授)
- 南怀瑾:改变命运的十六个方法
- 南怀瑾:我们打坐的前三秒
- 紫云居士:寿生经白话批注
- 蔡礼旭:什么是让孩子能终身学习的动力?
- 王骧陆:无须灌顶的六字大明咒修法
- 黄念祖:净修捷要报恩谈
- 果卿居士:对着肉、对着烟念《大悲咒》
- 南怀瑾:真是修行人,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!
- 南怀瑾:如何才算是开悟?修行开悟的十个标准
- 南怀瑾:注意!持《准提咒》最容易疏忽之处!
- 南怀瑾:《金刚经》的精华就在三个字
- 南怀瑾: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
- 元音老人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’是什么意思?
- 南怀瑾文章
- 南怀瑾讲解
- 净修捷要报恩谈
- 刘素云文章
- 元音老人文章
-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
-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
- 元音老人讲解
- 细讲弟子规
- 楞伽经白话解
- 钟茂森讲解
- 蔡礼旭讲解
- 心经抉隐
- 六妙门修证全书
- 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寻
- 禅定天眼通之实验
- 蔡礼旭文章
- 黄念祖文章
- 大手印浅释
-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
- 钟茂森文章
- 黄念祖讲解
- 王骧陆居士全集
-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
- 礼记学记学习分享
- 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
-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
- 恒河大手印
- 中庸讲记
-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
- 李炳南讲解
- 无量寿经讲座
- 习禅录影
- 佛法修证心要
- 李炳南文章
-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
- 胡小林文章
- 中峰明本禅师传
-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
- 楞严大义今释
- [佛学常识]如何才能体悟“烦恼即菩提”里的“菩提”?
- [佛与人生]如何突破生活的固执僵化思维?五个原则
- [佛与人生]智慧是道德的基础
- [佛理禅机]便利的沟通工具并非“洪水猛兽”
- [传喜法师]当你真正能被佛打动时,你的佛性就会流露
- [其他汉传法师]皈依的真义
- [宗舜法师]写在药师佛圣诞
- [索达吉堪布]何为密宗?详解关于密宗的疑问
- [佛理禅机]修行不要只执着于打坐、念佛
- [汉传人物问答]同事总推卸工作给我该怎么办?为何少做还多发奖金?
- [汉传人物问答]吃亏是“傻”吗?接纳不了吃亏是福,需要忍着吗?
- [汉传人物问答]如何培养随喜心?如何改变脾气?
- [南怀瑾]大部分人都像是被高明的人玩弄的猴子
- [星云大师]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?
- [入门须知]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别的佛吗?
- [佛学常识]三昧水忏的来历
- [佛学常识]佛教的佛像开光仪轨有哪些?